我是谁?当面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时,很多人却忽然间发现对自己并不是那么的了解,那个一路相伴的“自己”,此刻是既熟悉又陌生,难以说清。而且,为了社交的需要,我们常常将自己藏在人格面具的背后,隐去真实的一面,以至于有时候都分不清哪个才是自己的真正面目。
人类具备思维能力之后,就开始了自我探索和认知的历程,古希腊人甚至将“认识你自己”深深地刻在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,作为最高智慧的神谕。到了今天,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日趋完整,不过在研究个体的特点上仍然笼统模糊。心的世界试图通过打开性格研究的这扇大门,让大家能够从中找到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方法。从荣格心理类型到MBTI,再到ViP,我们将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本来面目。
谈到大名鼎鼎的MBTI,大家耳熟能详,然而提起ViP,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是什么,或者抱有疑问:ViP能够比MBTI多带来什么?
ViP和MBTI同出一门,都是以荣格心理类型学作为初始的理论基础,两者之间存在相似的概念和方法,也存在无法相容的差异。MBTI早已形成庞大的理论和应用体系,而ViP刚刚起步,从现有的规模和应用广度来看,ViP无法与MBTI相提并论。不过,ViP在荣格、迈尔斯母女的研究成果之上,发现了新的东西。ViP不仅推出了新的概念和方法,解决了以往理论中的一些不完善之处,而且在性格的精确定位方面推进了一大步。将来,在探索人类性格的道路上,ViP还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。
MBTI的4个性格维度与ViP的4个性格维度对比,从表面上看,前3个维度的定义相似,分别以E/I、S/N和F/T作为变量,只是最后1个维度不同,MBTI是两个变量J/P,ViP只有一个变量ATT。但从本质来分析,各维度实际上存在不小的差异,MBTI的E/I并非ViP的E/I,S/N和F/T也是如此,以下进行详细论述。
差异一
MBTI的维度潜在地使用了两分法,得到16种性格类型。虽然MBTI Step II增加了维度的分值,标注了维度倾向的强弱,但仍然强调两分法的16型。到了 MBTI Step III,几乎不出现16型,是否继续使用两分法就不得而知了。
ViP使用中间单峰型分布,每个维度分成连续的三个区域,可参见ViP官方的技术文档。以第1维度为例,MBTI分为E和I两个区域,而ViP分为E、A、I三个区域。
两种不同的架构,建立了不同的性格类型。为了便于对比,下面用3个图例说明MBTI和ViP的性格类型之间的不完全关联。但是要注意,由于定义的不同,两者的关联并不是图例中的直接关系。
1、MBTI的1种类型,不完全关联ViP的16种类型。以INFP为例:
2、ViP的1种类型,不完全关联MBTI的1~16种类型。INFD仅关联INFP,AOBM关联16种类型。
差异二
ViP的中间区域妥善地解决了跨界性格的问题,例如,某些人不是非常外倾E,也不是非常内倾I,他们实际上处于中间的A区域,称为内外兼修A。由此可见,MBTI里很多E型,实际上与I型差别不大,因为他们都处于ViP的A区域。这种情况也存在于其它的3个性格维度。
这个问题有多大?结论是问题很严重。从下面的2个图例,通过ViP的精细划分,可以看出MBTI的性格类型之间存在严重的重叠:
1、MBTI的INFP和ENFJ,有25%的人是一样的性格,即AOFM、AOBM、ANFM和ANBM。
2、MBTI里性格差异巨大的INFP和ESTJ,有6.25%的人是一样的性格,即AOBM。
差异三
从上述第1维度E/A/I的例子中,我们已经了解ViP性格模型的关键之处,再往后看第2、第3维度,它们的差异比第1维度的差异还要大得多。为什么?
在第2、第3维度上,MBTI和ViP使用相似的两对变量,第2维度是实感S和直觉N,第3维度是情感F和逻辑T,这些变量是完全独立的心理功能。MBTI的心理倾向就是这4个变量,而ViP还有处于中间区域的综合O和情理兼顾B,O是S和N的组合,B是F和T的组合。
两种心理功能的组合和相互作用,不是物理组合,例如使用木头拼造一张桌子,或者使用钢架水泥搭建一幢房屋。它们也不是化学组合,由两种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的分子或物质。它们是生物组合,是细胞、激素级别的奇妙组合。
以第2维度为例,处于中间区域的O型人,他们的S倾向和N倾向相近,那么他们是兼有S和N的所有特点,还是完全不像S也不像N?或者拥有S和N的各自一半的特点?心理功能通过生物组合,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,正是ViP研究的课题,而且研究的结论已经应用在ViP性格模型中。大家看到的测试报告,就是能够反映中间区域的分析结果。总体而言,在第2、第3维度中间区域的性格特点,不是变形金刚那样的结构重组,而是生物组合,更像是绿巨人,或者蜘蛛侠。
差异四
MBTI第4维度:生活方式,两个变量分别为J、P,J表示偏好使用判断功能F或T,P表示偏好使用感知功能S或N。
ViP第4维度:注意力,只有一个变量ATT,表示一个人的注意力的稳定程度。
从上述第4维度变量的定义来看,这两者不是一回事,但它们却有着联系。MBTI将J/P作为性格差异的原因,J/P两类性格分别表现为J有条理、P散漫,而ViP将注意力ATT作为性格差异的原因,C、M、D三类性格倾向分别表现为C有条理、M有弹性、D变化无常,可以看出两者解释的性格特征是相似的。MBTI的J/P是表层的分析,ViP的ATT是更深层的分析,MBTI的J/P原来是导致性格差异的原因,但相对ATT来说它们变成了ATT作用的结果,或者是中间的变量。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,就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,从化学能到原子能,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,从细胞到DNA,早期的发现会被后来的更深层发现所解释或者替代。
从严格的意义来说,虽然J/P和ATT存在一定的联系,但还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表明这种联系的真实存在,即注意力稳定的人偏好使用J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,因此不建议在第4维度上把MBTI和ViP进行直接关联。
差异五
在荣格心理类型学中,提出主导功能、辅助功能和劣势功能以及功能搭配的方式,但书中除了主导功能之外,对其它功能的描述比较模糊。在这个方面,MBTI提出了清晰的模式,明确了16型的主导功能、辅助功能、第三功能和劣势功能的排序以及这些功能的发展次序,例如INFP的功能偏好的排列是N(主导功能)、F(辅助功能)、T(第三功能)、S(劣势功能),发展次序为主导功能7岁前,辅助功能20岁前,第三功能30-40岁前,劣势功能中年及以后。
基于前面列举的差异,ViP不认为MBTI提出的功能排序和发展次序是准确的。心理功能可能存在某些联系和规律,但不是严格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排列,从对人的实际观察中获知,这些规律并不可靠。
由于功能排序和发展次序错综复杂,变化多端,以后将发布专门文档进行详细分析。
ViP精读资料